查看原文
其他

去MIT学CS的姑娘:选专业?我选自己的梦想|申请故事

2016-08-23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导语:今天分享的申请故事,是棕榈大道首席导师Sylvia讲座实录中第四则申请故事。在这则申请故事里,孩子是喜欢电脑科学,从小来美读书受西方文化影响,支持女权主义;妈妈是新移民,不支持孩子学习电脑科学,从事女生创业。孩子在将自己开发的App上架到Apple Store后,也获得了麻省理工大学(MIT)的录取通知。这则故事里想与家长支持孩子的梦想,与和孩子的精神交流。

—— 爱电脑科学的女权主义姑娘 ——


第四个申请故事的主人公是麦同学,她是一个女生,兴趣却是电脑科学 ,她希望申请到电脑科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学校。她从九年级开始就开始自学编程,唯一逊色的地方就是她没有一个比较出色的项目。我对这个孩子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她带有非常浓重的个人标识,女权主义。第一次见面的气氛其实是比较比较激烈、紧张。孩子一直在叙述自己对电脑的喜欢,表达自己想学电脑科学的意愿,但是妈妈表示反对,她认为电脑科学不适合女孩子,非常辛苦。大部分从事这类工作的都是男孩子。因为妈妈学医的原因,也希望孩子学医。


我们的谈话中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麦同学的妈妈是新移民,麦同学从小学开始就在美国生活,英语非常棒,在我们交流过程中妈妈全程用中文,孩子却用英文和我交流。当时麦同学还是九年级,妈妈认为孩子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她不希望孩子禁锢自己未来的方向于电脑科学。孩子在谈话过程中也表示可以去探索不同科学的领域,数理化她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 女孩们和她们开发的App ——


由于麦同学在旧金山一所比较好的私立女校读书,教育也比较开明自由,更类似于文理学院的教育。麦同学当时在学校参加了女性创业的夏令营活动,她所参加的社团支持女孩子自己不被性别束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那时候她的偶像是Sheryl Sanderg, Facebook 的首席运营官,是一位女性。Sheryl Sanderg写了一本书叫Lean in,鼓励很多女孩子在职场上获得自己位置。我觉得麦同学的想法特别好,其实很多女孩子也有类似的困扰。想要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却会被性别所困扰。我觉得她的经历和想法可以影响周围很多的女孩子,去参与科技行业或是是以男性为主的行业。


麦同学所参加的夏令营鼓励更多的女孩子参与、学习编程。夏令营结束之后,麦同学也是非常的喜欢这个过程。我告诉她,如果你觉得这个经历非常好,你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学校也建一个girls who code的社团呢?把这种思想、经历带给全学校的女孩子,让有共同爱好的女孩子都参与到这个当中来,这样也能扩大自己在学校中的影响力与领导力。参加的夏令营结束了不是一个终点,它可以是你追求女权,和对科技行业感兴趣的女孩子发声的一个更好的机会。


我们这段对话后,她在学校也建立了这个girls to code的社团,拉了很多学校里对电脑科学感兴趣的女孩子一起学习编程,开发程序。11年级的时候,在她的带领下,和另外三个女孩子开发了一个帮助女孩子交易/交换舞会裙子的一款App,因为她发现她们学校的女孩子每年都要买很贵的裙子,也许只是为了这个舞会穿一次,这样会很浪费,她觉得女孩子之间可以交换或者交易。在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她邀请了旁边两所姐妹学校的女孩子,和她们一起交换一起用这个App。当时四个女孩子,一个负责编程,一个负责设计,一个负责市场,去跟学校沟通,宣传自己的app,麦同学负责总体的管理和分配,最终把这个APP成功进驻App Store 。最终下载量多达1000多人,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数据,这说明了她影响到了至少1000多个女生使用这款app 。


当她取得了这个成绩后,她更加坚定自己要学习电脑科学,并且是和设计相关的。因为她自己对艺术也很感兴趣,她一直也在学习跳舞和画画。她希望作为一个女性,把自己擅长的对艺术的欣赏和敏感度带到电脑科学里面。最后她确定学电脑科学,并且重点放在设计这一块。


—— 下一站:MIT ——


她妈妈很多时候是不反对也不是特别支持的状态,妈妈看到这个孩子的确对电脑科学非常的感兴趣,但又希望孩子能够学医。妈妈属于比较传统的中国母亲的形象,但是这个孩子具有完全西化的思想。母亲和孩子的沟通过程很多时候都有文化的碰撞。尤其是关于女权,麦同学一直在做和女性独立或者女性创业相关的活动。那妈妈觉得不能理解和接受,但是后来我和她妈妈聊,也告诉她了孩子在做这个经历的一些困难和想法,包括美国社会鼓励的两性平等的思想。到后来,妈妈也渐渐接受和支持孩子的决定。


在麦同学11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在硅谷创办了一个女性创业协会,我也邀请麦同学加入了这个协会,并且作为志愿者参与协会的一些活动,和举办的过程。在这期间,她也认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的女性,对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经历,除了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思维模式外,她有更多的女性偶像,来支持她一路走下来,这是十分难得的动力与支持。


在选校方面,麦同学理想的学校是MIT,乍一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选择,因为MIT是一个以男性理工科为主的学校,一个女孩子尤其是一个女权主义的小女孩,怎么会想要来这个学校?实际上,麦同学喜欢电脑科学,她比较注重一个学校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MIT的学术能力是很扎实的。而且MIT有一个有名的Design Lab,是一个设计的实验室,完全符合了麦同学对电脑科学设计这一块的兴趣追求。麦同学高中是个女校,那MIT呢,基本上是一个男校的状态。这样的一个转变,我也问过麦同学会不会不适应。她也觉得在一个男生居多的环境里,可能没法组织太多女性的活动。但她觉得她对于性别不会过多地区分,男孩子或者女孩纸能做些什么。更多地她会去关注这两个性别能够共同地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同时我也告诉她,MIT和旁边的女校卫斯理女校有联谊关系,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去各自的学校选课。麦同学也完全可以去卫斯理参加她们关于女性的活动,同时可以修一些传播、媒体的比较有特色的课程。而且我们认为,如果以一个小小女权家的形象去申请MIT还是比较有优势,因为MIT大多是男孩子为主,麦同学最后成功征服了MIT招生官,去了MIT就读。


—— 最好的专业选择:孩子的梦想 ——


这个案例对于家长的启发是,首先是同样是专业的选择,可能很多家长考虑的是这个专业累不累、实不实用、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能赚多少钱。在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中,学生的目标也很远大,想进入名校,家长也知道进了名校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吃很多的苦,也是不太想让孩子把目标定得那么高,觉得还不错的学校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我会遇到这种冲突,就是孩子想要到很高的学校,家长觉得太累或不适用,反之也有,就是孩子想去适合自己的轻松的学校,但是家长比较重视排名。我觉得专业选择,还是需要尊重现实情况。比如孩子是不是一个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孩子,因为进入名校后每年的淘汰率也是非常的高,学习的状态也很紧张,其实找一个认为孩子合适的学校,进到学校之后也有很多的挑战,能够进步,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时候我会和父母说,尤其是移民的父母,就是孩子在美国出生,但是父母可能做一些脏活累活在美国立足的,比如开饭店,体力活,其实很多父母在国内有比较体面的工作,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来了美国因为英文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再做很辛苦的工作不是本职的工作,更希望孩子能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我对他们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给孩子创造的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让孩子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被物质所羁绊,为了生活而选择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专业与职业。


所以在这里我的确非常想感谢各位父母,能在周末一早听我的讲座,去了解留学,了解孩子在高中所经历的事情。真的是你们的付出能够给孩子这么好的机会去追求他们的梦想。


—— 和孩子精神层面的沟通 ——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第二个启发是,与孩子在精神层面的沟通,尤其是在美高这么早就就读,他的思想可能很早就已经西方化了。而他们的家长,我有时候会叫他们“留守家长”,在中国,基本上还是比较传统的东方思想。所以沟通上会有代沟,不知道孩子正在经历什么,在想什么。所以我也建议如果孩子很小就出去的孩子,家长可以去学习一下美国文化、社会,学校所提供的活动、机会,知道你的孩子正在经历什么,思想、心理的变化。这样更容易和孩子在精神层面上有沟通。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强调一下英文水平的重要性。尤其是有的孩子没有准备出国、正在准备、初高中就出去的,一定要把英文基础打好再出国。因为很多问题,无论是学术上的,生活上的还是社交上的,根源都在英语水平不够。我自己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国际学生在美国的适应和生活的问题,其实几大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孩子在美国的英文水平不够,直接影响了孩子自信心、和融入他所在的社区的积极主动性上面。这个英文提高是可能贯通整个高中、大学的。我希望孩子能坚持英文阅读,至少一个月一本书,暑假更多一些,涵盖不同的话题,对孩子英文水平和知识面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End——


—— 导师介绍 ——



Sylvia棕榈大道首席导师宾大教育学院教育文化与社会硕士从事教育工作四年,先后在康州私立寄宿高中任教和加州某大型教育咨询公司担任顾问和管理职位。善于挖掘大学招生的数据和分析招生趋势变化,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和指导。截止2016年,已经帮助数百名学生考进了理想的美国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波士顿学院等。
——Sylvia老师的其他申请故事——
兴趣改变人生:选专业与父母有争议,最后我们这样抉择...|申请故事
申请故事 | 家长阅读:在申请季,你需要这样陪伴孩子
课外活动vs标化成绩?走进NYU商学院的我这样平衡|申请故事



是导师,亦是朋友

监督学习,也常伴左右



棕榈大道期待与你一同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